铁轨为什么要有电(铁轨为什么要通电)

速发365网址 2025-09-11 06:30:08 admin 535 459
铁轨为什么要有电(铁轨为什么要通电)

有电。轨道电路导致铁轨上有微弱的电。轨道电路的设置是因为线路上有联锁闭塞设备。电气化铁路火车的动力来源于机车的受电弓和上方接触网。

信号机械师通过电缆给轨道电路(就是坐火车看到的铁路旁边的箱子)送出交流220的电,通过变压器变成1点多到3点多伏的电压送到钢轨上。两条钢轨一条正极电,一条负极。火车轮对压住两条钢轨就沟通了两条电路形成一个回路,此现象会以红光带的样子显示到控制台上,来确定列车的位置。其中还分为区间和站内轨道电路,区间的电压也就只有四百多到六百多豪伏。

交流还是直流不是绝对的,交流直流都有,城市轨道交通大多数是使用直流750V或者1500V的接触网或接触轨。

而铁道部管辖的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,由牵引站输入到接触网的额定电压为交流27.5kV,由于损耗等各方面因素,接触网电压并不稳定,一般在25kV左右。牵引站一般电压为110kV,要求至少双回路供电,重要牵引站可能是220kV电压等级,不过我所在单位管辖的都是110kV,牵引站的供电由电力部门负责,铁路系统的电力网就是接触网和接触网到牵引站这一部分,由于电力网都是三相电,而铁路接触网只有两根,我这里的铁路牵引站都是三相电通过变压器降压,其中两相接接触网,另一相直接接地,这也就造成牵引站对主电网的谐波影响非常大,因为它不对称。

理论上还有两种牵引站形式,三相和单相。

我国铁道电气化事业奠基人—西南(唐山)交通大学的曹建猷院士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,并结合我国的特点,认为我国应选择工频交流电压制。在他亲自主持下,又组织专题组,对此课题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和试验,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强有力的论据。

1956年,曹建猷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发表了《我国电气化铁道应采用何种电压制》的文章。在铁道部一些学术论证会上,对当时国内外争论不下的“交流制”和“直流制”提出了自己的论据和建议。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。曹建猷的建议取得国内同行专家的支持和共识,被铁道部采用。经国家正式批准,工频交流电制被定为我国电气化铁道的标准。这使我国电气化铁道从一起步就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基础上发展。

几十年来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,采用这一技术决策是正确的、先进的,能减少能耗和投资,提高运能,已经为我国铁路运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。这一标准也更适合发展我国高速及重载电力牵引的需要。

首先,和其他轨道交通一样,地铁的电是来自大电网,由城市电网引入电源。在我国,地铁一般使用10~35千伏的交流电,通过牵引变电所变压整流后,牵引网供给车辆的是750伏或者1500伏的直流电。

由于从城市电网引入电源到地铁车辆的方式有多种,这里以集中式供电为例(也就是地铁有专用的主变电所),展示一下地铁供电系统的构成:

上图清楚地显示牵引网供给车辆的方式有两种:

1

地上取电:“第3条轨道”供电

“第三轨”供电,形象地说,就是从地上取电。这条轨道是接触轨,是承载地铁列车两条轨道之外的第3条轨道。

“第三轨”专门供电。车辆通过集电装置与接触轨接触取电,接触轨外设有防护罩保障安全。根据接触面的位置不同,可分为上部授流、下部授流和侧部授流接触轨~目前,接触轨供电多采用750伏电压,也有部分采用1500伏电压(在我国,首个采用1500伏直流接触轨供电的地铁是广州地铁4号线)。

2

空中取电:头顶的架空接触网供电

架空接触网供电,形象地说,就是从空中取电。这点和高铁很相似。

隧道上方架设刚性或弹性装置、悬挂接触网,车辆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线中获取电流,多采用1500伏电压。架空接触网也有不同的悬挂结构,具体采用哪种,要考虑隧道高度和安装空间~

由于架空接触网在列车上方,一般人不太容易接触到,安全性较高。而接触轨就不同了,虽然设置有防护罩,但由于第三轨敷设在地面上,人跌落到轨道上触电的可能性大一些;如果有导电物质坠落,还有可能造成短路,影响行车和人身安全(两年前,深圳地铁3号线就发生过乘客雨伞掉落到接触轨上导致短路的事故,地铁停运了10分钟)。

此外,在接触轨供电的情况下,地铁高速行驶时,集电装置难以持续抓紧第三轨,受流不稳定会影响行车最高时速,也不适合大运量的地铁。而架空接触网供电下,就不存在这个问题,地铁能跑得更快、运载更多乘客~

机智的小伙伴可能就要问了:既然架空接触网更安全、地铁行车速度更快、运载量更大,为何不全部采用这种供电形式呢?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~

原因

A接触轨施工难度较小、建设成本相对低,在经济上有优势;架空接触网的零部件较多、施工难度大、成本较高。

B接触轨的使用寿命长,维修量小,更容易运营;架空接触网局部易磨损,维护工作量大。

C除此之外,如果应用在轻轨中,接触轨设有防护罩,受恶劣天气影响轻且美观;架空接触网则容易受外界天气影响,也不美观。

D接触轨供电的方式历史较长,运营经验丰富。

其实,地铁究竟采用哪种供电方式,要考虑城市特点、客流大小、列车编组、美观需求等各方面因素。默默地说,在我国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南京、天津等各地地铁,都是既有接触轨供电又有架空接触网供电的~

供电“双保险”

地铁作为一个重要的用电部门,其供电与一般工业和民用的供电不同,目前国内地铁普遍采用两路独立的电源双边供电,当任何一路电源发生故障停电时,另外一路电源也能保证地铁的正常供电。

双边供电指的是两个供电分区通过开关设备,在电路上连通,两个供电分区可同时从两个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。

电气化火车(含高铁、动车)和地铁列车牵引供电系统分悬挂式接触网供电和第三轨供电(接触轨供电),轨道带电就是指第三轨供电,供电轨平行敷设与铁轨旁,所以称第三轨,列车通过车厢下方的集电靴接触轨道旁的供电轨,获得电力以驱动列车行走部电机运转,继而驱动列车行驶。国外和国内很多城市地铁都采用此项供电技术,优点是美观,没有电杆和供电线的视觉障碍,而且维护成本低廉。供电轨一般设有防护罩。列车行驶的钢轨本身也会带弱电流,这个是作为列车通信的信号回流,其电压是人体感觉不到的,信号通过钢轨对车轮的传到至列车,可以反馈告诉司机前后列车的最近车距,防止追尾和撞车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