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才适合独立IPO或借壳上市? 按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三十余载,“到底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上市?”这个问题,不应该称其为问题,但在今时今日再来重新讨论,却仍然...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资本圈的大猫,(https://xueqiu.com/1222595302/301870405)
按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三十余载,“到底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上市?”这个问题,不应该称其为问题,但在今时今日再来重新讨论,却仍然历久弥新!
自新“国九条”出来后,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想要卖掉企业控股权,或者干脆申请退市。因为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控人,责任越来越大,约束越来越多,套利空间越来越小,这个大股东实在是做得“没什么劲”(少了很多制度性套利的便利)。
对很多老板和中介机构来说,一个企业只要具备了一定的业绩规模,就可以去上市,企业会被各种人鼓动着搞资本化的事情。
如果老板没有一个IPO的梦想,似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有梦想的“好青年”。
上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:
有面子——作为一个上市公司,企业有品牌知名度,老板作为杰出企业家代表,走到哪里都被人待见,尤其是被政府待见,获得各种政策关照。
有里子——上市公司的融资工具多,实业界很多人对上市公司的评价就是“有钱,任性!”
往往一个行业一旦有上市公司进来参与竞争,业内人士都比较反感,因为上市公司往往会仗着有钱,搅乱市场竞争秩序,很快行业的利润空间就被他们卷没了。
在我看来,上市公司监管规则对大股东和实控人的规范要求一直就摆在那里,就看场子里的人怎么对待?从不同的出发点去应用规则,带来的结果和影响其实很不一样!
现在规范执行认真了,大股东和实控人就想着赶紧卖壳、主动退市,说明这种企业本来就不适合上市。
那,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才适合独立IPO或借壳上市?我认为只有那种真正具备产业发展格局的企业、真正想借助资本市场把产业做大做强的企业才适合上市。
什么是产业发展格局?我想,超人的妈妈送给超人的那句话或许有一定的参考意义:“能力越大的人,责任越大!”
夫,欲戴皇冠,必承其重!
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,就要有“带头大哥”的样子!要主动维持市场合理竞争秩序。成为龙头企业后,更要想好怎么带头做好行业的标准?怎样做好产品定价才能让产业可持续发展?而不是滥用行业优势地位卷成本价。
作为行业龙头企业,要注重承担社会责任。再牛逼的老板和企业,没有社会提供的土壤和环境,没有交通、教育、基础设施服务等公共服务产品,都没戏!
如果龙头企业一味的采取对社会人力资源涸泽而渔,对环境的肆意破坏,对个人私利过于看重而忽视公共利益,忽视中小股东利益,只注重眼前商业利益而忽视对良好社会秩序发展的长远影响,这样的企业一旦上市,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实在有限!随着时间的推移,反而很可能会成为市场发展的祸害。
真正具备产业发展格局的企业,才会考虑如何善用上市公司融资工具,才会真正为自己的商业行为筑起商业道德的篱笆,才会切实考虑如何回馈资本市场,如何反哺社会。
二级市场有个笑话——(对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来说)我只是想来投资上市公司,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却想把企业卖给我!
很多老板上市就是为了套利,套利就要落袋为安。
当企业对产业发展有了清晰的认知后,他们如果能够认识到成为一家上市公司,意味着获得更高效的融资工具,更广泛的融资渠道,意味着企业的经营规划,陌生人都可以为其买单,因为市场信任这家企业是一家有能力的企业,企业才能够有效践行信托责任。
当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借助更高效的并购与重组,提高市场资源的组织效率;当企业意识到,他需要借助上市公司这个平台工具,促进产业的协同有序发展,那么,这个企业就适合去独立IPO或借壳上市。
企业独立IPO或通过借壳上市,归根结底,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商业战略,是一个可以计算投入和产出的投资活动,是一个“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”的高度专业化的企业经营行为。
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准备,只是因为企业多收了“三五斗”或者有资金优势就去上市、去借壳,贸然坐上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控人的“宝座”,然后去玩资产的套利游戏,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,随着投资人的日益成熟,这样的上市公司必然被资本市场抛弃,这样的大股东和实控人必然感觉“身心俱疲”,感觉到处都是“坑”,选择主动退市或者卖壳,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。
毕竟,“撑面子”实在是一件很痛苦也很不划算的事情。